從古至今,隱身一直是人類追求的夢想之一,從古希臘神話中,英雄人物珀爾修斯的可以隱身的頭盔,到《西游記》中孫悟空使用隱身術混進瑤池宮闕大鬧蟠桃宴,再到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中主人公的那件隱身斗篷,“隱身術”一直被廣泛關注。
近日,在bilibili超級科學晚活動上,中科院院士褚君浩分享了一項令人驚嘆的科學發現——利用特殊材料實現隱身。
圖片來源:Bilibili
這項技術并非魔術,而是純粹的科學手段。在現場,褚君浩借助了一種讓光線有規律折射的神奇材料“柱鏡光柵”。據了解,柱鏡光柵是由微小圓柱狀凸透鏡排列組成的材料,當光線透過它的時候會被有規律地折射。
這種特殊的結構使得光線通過后,背后的物體會被壓縮成細條,當透鏡數量足夠多時,物體就會被分解成無數個相同的細條,由于人眼無法分辨這些細條,物體看起來就像消失了一樣。
不止是柱鏡光柵,褚君浩院士還展示了另一種隱身方式——利用折射率相似的兩種物質。
例如,高硼硅玻璃和甘油的折射率相近,當使用高硼硅玻璃材質的物體在甘油中運動時,也能實現隱身效果。
這種利用物質的折射率差異來隱藏物體的方法開辟了更多的可能性,展現了隱身技術的神奇之處。
“全民隱身”不再是幻想?
“隱身”在狹義上僅僅指用眼睛看不見,更廣義的隱身則不僅僅局限于眼睛,而是泛指使用某一探測手段(如雷達、聲吶)無法探測到,就稱之為在這種探測手段下隱身。隱身技術也成為各國在軍事領域的研究焦點,而隨著科學理論的不斷發展,紅外隱形、雷達隱形等隱身技術已較為成熟地應用于軍事領域。
伴隨著紅外探測技術的不斷演進,紅外隱身技術的發展也步入快車道。2008年,超構材料的概念及相關研究拓展到熱學領域,為熱隱身裝置的選材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熱超構材料。
除此之外,科學家也不段在對物質在不同物理環境下的隱身進行著廣泛而深入的探索,由此構造了不同類型的隱身衣,如在特定微波波長下實現隱身的電磁波隱身衣、使物體對聲波的傳播不產生影響的聲學隱身衣、利用熱流傳播方程制造的熱學隱身衣等。
試圖讓自身變得不可見的幻想背后,是人類對未知的渴望。而這種對未來的暢想,將成為推動科學不斷進步的源源動力。
綜合來源:新華網、中國新聞網、Bilibil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