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收看自然小喇叭欄目的第45期,在過去的半個月里,我們搜羅了以下值得關注的自然新聞和研究:
1)幼蛙裝屎,不被鳥兒吃
2)雌蛙裝死,把異性嚇跑
3)野生動物專用高速公路出口
4)氣候變暖,鮭魚需要冷卻站
5)世界上最大南瓜,超過1噸
6)野生動物攝影獎出爐
幼蛙裝屎
這是黑掌樹蛙,它們小時候竟然會裝屎!
幼年版黑掌樹蛙(Rhacophorus nigropalmatus) | 參考資料[1]
黑掌樹蛙幼年時外表是棕色的,還帶有白色的點點??茖W家覺得這種顏色很不尋常,因為棕色會讓它們在綠色的背景上變得更加明顯,更容易被吃掉——除非這是一種別出心裁的cosplay,比如假裝自己是坨鳥屎。
他們用蠟制作了不用顏色的樹蛙模型,放在一個有很多鳥類捕食者的雨林屋里。紅棕色的蠟蛙比綠色蠟蛙更容易被捕食者攻擊;然而,一旦紅棕色的蠟蛙身上有了白點,被攻擊的幾率立刻降低了一半??茖W家認為,棕色里帶白點正是鳥屎的樣子,那些白色部分是尿酸形成的白色晶體,因此鳥類乍一看只會將紅棕色蠟蛙當成同類的隨地大小便。
紅棕色、紅棕色帶白斑和綠色的樹蛙蠟質模型 | 參考資料[1]
不過,裝屎只是權宜之計,當黑掌樹蛙成年以后,它們就會丑小鴨變白天鵝,蛻變成鮮亮的翠綠色,白色的斑點也會消失。這時,如果遇到了捕食者的威脅,它們就會張開腳趾和四肢之間的皮膚薄膜在樹之間滑翔,一口氣可以滑翔10多米,躲開捕食者。
黑掌樹蛙 (成年版)| Rushenb / Wikimedia Commons
雌蛙裝死
上面的幼蛙會裝屎,有些成年雌蛙則有另一項技能——裝死。
這回不是為了躲避捕食者,而是為了躲開饑渴的雄性。林蛙到了交配季會進行爆炸性繁殖,由于雄性的數量遠遠多過雌性,一大群雄性往往會對一只雌蛙一擁而上,形成“交配球”。雌性被夾在中間,有時甚至會因此而死亡。
繁殖季的林蛙(Rana temporaria) | Thomas Brown / Wikimedia Commons
如果雌性不想和某些雄性交配,或者還沒有準備好交配時,它們會伸展四肢,一動不動地躺平,整個過程會維持大約2分鐘。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雌性想要逃避交配而主動裝死,也有可能是因為壓力過大而出現生理性的僵直。
交配中的林蛙 | Mikhail Nevsky / Wikimedia Commons
裝死并不是雌性林蛙的唯一技能,它們還會通過模仿雄性的聲音拒絕交配。研究者發現,被雄蛙抓握的雌蛙有時會發出咕嚕聲或者吱吱聲。咕嚕聲是雄性代表“釋放”的叫聲,吱吱聲的含義目前還不確定。這些聲音會讓雄性以為自己抓錯了對象,雌蛙因此能趁機逃跑。要是假裝雄性的叫聲也不管用,它們才會使用假死這個殺手锏。
高速動物出口
高速公路有了野生動物的專屬出口,而且它們很愛用。
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為了避免野生動物誤闖入高速公路被車撞死,人們最初在公路邊安裝了鐵絲圍欄。然而,結果適得其反——那些跳過鐵絲網或是從地下挖洞進來的野生動物,反而被網困在了公路上。
在加裝出口后,土狼成功地從公路回到了棲息地,R-H 表示方向是公路-棲息地(road - habitat)| 參考資料[3]
于是,在2018年,人們給高速公路加裝了10個漏斗狀的野生動物出口。這原本是專門為德克薩斯的虎貓設計的——由于狩獵和棲息地喪失,虎貓在全美境內只剩下50~80只,而且全都在德克薩斯當地,設計者希望虎貓可以從這個出口回到野外。
那個,這位短尾貓朋友你走反了,怎么從棲息地走上了公路 | 參考資料[3]
沒想到,最近當研究者檢查動物出口附近的攝像機時,發現這些出口已經成為了各種野生動物的熱門通道。
有10種哺乳動物通過這個出口離開高速路,比如野兔、負鼠等,其中還包括體型和習性都與虎貓非常相似的山貓和土狼。就像人類的上下班高峰一樣,野生動物出口也有自己的高峰期——晚上10點左右和黎明之前,從這里通過的動物最多。
你們走得還挺著急 | 參考資料[3]
可惜的是,目前出口的攝像頭還沒有捕捉到虎貓的痕跡。但研究者也沒有灰心,畢竟虎貓的數量實在太少了。既然山貓和土狼都學會了出口的正確使用方式,那說明它們應該也對虎貓適用。
雖然出口附近沒拍到虎貓,高速公路邊上的其他攝像機倒是有虎貓出鏡 | Kline Lab, University of Texas Rio Grande Valley
鮭魚冷卻站
人們給鮭魚建了一個避暑站,幫助它們度過氣候變暖。
野生大西洋鮭魚出生在淡水中,但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寒冷的海洋里,直到洄游到淡水中產卵。洄游一般在夏天,也就是河流溫度最高的時候,它們一般會在途中尋找一些涼快的支流或者天然地下水暫時休息。然而,現在天然的避暑水域越來越少,許多鮭魚都會死在洄游的路上。
泵入冷水后,熱成像顯示河流表面溫度明顯降低 | Kathryn Smith
為了讓鮭魚成功洄游產卵,科學家為它們設計了兩種人工避熱所。一種是通過政府的備用井,將9°C的冷水泵入水溫30°C的河水之中;另一種則是挖一條地下溝渠,讓水在重新回到河流之前先將熱量釋放到周圍的土壤之中,從而降低河流的溫度。
科學家將兩種方法都進行了試點,驚喜地發現這兩種方法都很成功。河水成功地降低了幾度——鮭魚一定也感受到了,因為即使只有0.1 °C的水溫變化它們也可以感受到。攝像頭顯示,人工避熱所確實成為了鮭魚們的避暑勝地,它們聚集在這里短暫休息,恢復精力后再繼續趕路。
鮭魚聚集在了人工避熱所 | Kathryn Smith
下一步,科學家計劃建造更多的人工避熱所,讓鮭魚的洄游之路添一點涼爽。
最大的南瓜
最近,有人種出了1.25噸重的大南瓜,破了最大南瓜的世界記錄。
世界上最大的南瓜,大得遮天蔽日 | 參考資料[5]
這個南瓜巨大無比,跟一頭河馬差不多重,還被瓜農特拉維斯·金格(Travis Gienger)命名為“邁克爾·喬丹”。它在世界南瓜錦標賽上獲得了冠軍,瓜農也因此獲得了3萬美元的獎金。
金格一家人和大南瓜 “邁克爾·喬丹”| Miramar Events
這個大南瓜比賽由來已久,堪稱南瓜屆的超級碗,每年都會在萬圣節前夕舉辦,今年已經是第50屆了。瓜農金格是在自家后院種出來的大南瓜,相比其他在溫室里長出的大南瓜,他的南瓜格外引人注意。在過去的4屆南瓜超級碗里,金格獲得了3次冠軍——去年的冠軍南瓜也來自他的后院,重量是1.16噸,今年則再創新高。
接下來,南瓜“邁克爾·喬丹”將會被巡回展出,世界各地的人都慕名來參觀它。展出結束后,著名的南瓜雕刻師將會在11月對它進行雕刻,到時候金格可能還會拍賣大南瓜的種子。
野生動物攝影獎
最近,今年的年度自然攝影師大賽(wildlife photographer of the year)結果公布,在約5萬張照片中,最終有19張照片獲獎。以下是部分獲獎作品:
金鱟
攝影師:Laurent Ballesta
總冠軍得主是法國攝影師、海洋生物學家洛朗·巴列斯塔(Laurent Ballesta),他在菲律賓拍下了海底金燦燦的中國鱟和3條相伴而游的無齒鲹。
中國鱟是4億年前就已經存在于世的海洋活化石,它的藍色血液被用于疫苗研發,也因此被大量捕撈,現在已經瀕危。3條幼年的無齒鲹跟在鱟的身后,可能是等著吃它慢慢前進時挖出來的食物。
邊緣上的生命
攝影師:Amit Eshel
兩頭努比亞羱羊在懸崖上發生了沖突,在15分鐘的對峙后,一頭認輸了,隨后它們分道揚鑣。
最后的喘息
攝影師:Lennart Verheuvel
攝影師記錄了擱淺虎鯨的生命最后時刻。它雖然獲救,但很快又死亡了,后續的解剖發現它已經病得很重。
不受保護者
攝影師:Karine Aigner
在德克薩斯州,不受狩獵規定保護的山貓被無情地獵殺。
造浪之鯨
攝影師:Bertie Gregory
虎鯨沖向冰層,一起制造出海浪,將海豹沖入水中捕食。
為蛇靜默
攝影師:Hadrien Lalagüe
灰翅喇叭鳥以叫聲響亮出名,但當3米多長的巨蟒從它們面前路過,它們只能集體沉默,不然就會成為巨蟒的一頓美餐。
秋天的最后一次呼吸
攝影師:Agorastos Papatsanis
真菌從菌蓋下釋放出孢子,在攝影師的鏡頭下成了唯美夢幻的一刻。
參考文獻
[1]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265-023-03376-w
[2] https://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doi/10.1098/rsos.230742
[3]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vo.2023.1235223/full
[4] https://gsa.confex.com/gsa/2023AM/meetingapp.cgi/Paper/392393
[5] https://phys.org/news/2023-10-gourd-hippo-sized-pumpkin-world-biggest.html
[6]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gallery/2023/oct/11/2023-wildlife-photographer-of-the-year-winners-in-pictures
作者:貓吞
編輯:麥麥
題圖來源:Rushenb
本文來自果殼自然(ID:GuokrNature)